第440章 海州港,多修路

这个年轻的官吏对着李子霄,恭敬的行礼道。

“没事,起来吧。我也是悄悄来的,没通知海州州衙,直接就到了你这里,跟我说说你这里的情况吧。”

李子霄随意的摆摆手,询问道。

“是,将军,自从两个月前,老师派我到海州,负责主持海州港的修建。

到现在为止,在海州知州谭大人的大力协助下,我们一共招募民工两万余人,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海港的修建。

按照目前的进度,只要再给我们半个月的时间,海港便能够全部竣工,到时候便可投入使用了。”

这个叫刘经发的青年官吏,正是钱广元的学生,此时对李子霄仔细介绍起海州港的修建进度。

“恩,进度还可以,要让这些民工吃饱了再干活,一日三餐,工钱也要按时发放。”

李子霄在港口内走着,四处视察正在工作的民工,对着跟着李子霄身后的刘经发,训诫道。

反正这个时候,李子霄手里有的是粮食,当然绝大部分都是红薯,也不能干放在地窖里发霉啊!

正好给这些民工提供三餐,这些民工多为贫苦农民,他们来出工,一方面是为了一日三餐,这样就能为家里减轻负担。

还能拿到微薄的工钱,贴补家用,百姓一个个都纷纷积极,所以修建海州港而招募的民工,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

完全没有出现,像往日朝廷征召青壮男子服劳役时那样,家家户户的青壮男子,全都磨磨蹭蹭的,不到官府带人到门上催,他们是不愿意出工的。

有时候,朝廷组织修建一处官道或是水利,都能用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都征召不来足够用的民工。

非得让当官的,带着官兵一个个挨家挨户催促,到最后他们不得不出来。

“是,将军放心,民工每日标准的一日三餐,不会让他们空着肚子干活的,早上是玉米粥或是地瓜粥,民工们也很喜欢。

午餐则就是菜汤,一张粗面饼子,外加三个煮熟的红薯,晚餐一般我们都不做,大多数民工都选择领了红薯回家和妻儿吃。

那些民工都念着将军的好,他们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体恤百姓的将军。”

听着刘经发的话,李子霄心里其实蛮惭愧的,这样的伙食放在后世,估计没人会吃。

但放在这个时代,在那些贫苦农民眼中,却是非常丰厚的待遇了。

李子霄此时手里钱粮,当真是不少。

刚刚李子霄还从李自成手里坑来了两百多万两银子,可同样的,李子霄此时手下要花钱的地方,也是多如牛毛。

他必须精打细算,但他依旧遵循自己的底线,没有无偿征召这些农民服劳役,至少提供给他们一日三餐和微薄的工钱。

这个时代的华夏百姓更加善良,李子霄仅仅提供这样磕碜的待遇,已经算是够抠了,但放在百姓眼中,依旧是感恩戴德。

“参见将军,下官谭元刚刚收到手下人的汇报,说将军来了海港工地,就匆匆赶来了。”

一个中年官员,这个时候也是急匆匆赶到,拜见李子霄说道,此时就是海州的知州谭元。

在李子霄的记忆中,谭元此人是旧系朝廷官员,当初他入主淮安之时,基本没怎么对淮安进行大换血。

除了撤掉几个名声特别坏的当地官员外,淮安此时基本上三分之二的官员,依旧还是当初朝廷任命的官员。

谭元此人还是比较有能力的,也很识时务,面对李子霄要在海州修建海港,他也是积极配合。

要知道,刘经发能够在海州,这么顺利的招募到足够民工,顺利快速的修建海州港,绝对离不开谭元的协助。

“谭大人,我之前是走涟河过来的,从新坝下船后,到你们海州这一段路,可是不怎么好走啊!

那道官道已经有些年头没有修缮了,你们海州衙门,就没打算重修一下吗?”

李子霄没有去看谭元,而是找了一处地形较高的位置,观看整个海州港的情况。

但李子霄这一番话,让本就十分紧张的谭元,心里就更加惶恐了。

谭元算不上李子霄手下的嫡系官员,对于李子霄的脾性不太了解,但所有人都知道,李子霄是个精明,不容易糊弄的强势将军。

而且,谭元继续能够继续坐在海州知州的位置上,也就是说他当初站对了队,认可了李子霄实际掌控淮安的事实。

要不是,化作一般的朝廷二品将军,谭元也不至于如此恭敬,一副手下人的姿态。

因为,正常的情况下,李子霄作为大明将军,属于武官,根本没资格去管这些文官的事情。

可李子霄不同,这个时候谭元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在心里想着,该如何回答李子霄这个问题,这可关乎接下来他的官路生涯啊!

这个时候,谭元可不敢作死的说,你李子霄是朝廷武将,凭什么管我海州民务,那完全就是在作死,谭元不会那么傻。

“将军,不是下官不想修啊,而是州衙里没钱呢!”谭元想了半天,只能用哭穷这一个办法了。

只不过,谭元也说的没错,他的州衙里确实是没钱。

李子霄入主淮安之后,为什么能够获得所有农民的支持,一方面是‘土改’政策太符合此时大明百姓的心意了。

另外一方面,李子霄还取消了大明朝廷,往日施加在农民身上的所有苛捐杂税,百姓不支持他才怪。

但如此一来,各地州县最大的税赋来项,就等于没了。

而李子霄当初为了和平接管淮安,答应可以在淮安免半年推行‘商业税’,给当地商人一个准备时间。

但其实,是李子霄手下人手有限,饭要一口口的吃,什么政策都不可能一下子铺开。

海州刚刚收上来的税赋,也按照李子霄给各州县的民政长官下达的命令,收购了百姓手里的红薯,购买耕牛、农具等,租借给百姓。

此时,谭元的手里是真的没钱,除非他向李子霄申请银子,否则他根本没钱修路。

而且李子霄此时可是明令禁止,不许各地官员,随意征召百姓服劳役,加重百姓的负担。

那么也就意味着,谭元手里要是没银子,现在根本办不成多大的事情。

李子霄这道命令,其实也是变相的给各地民政主官分了权,各地州县那些掌管钱银的官吏,手里的全力变相的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