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炼心之旅(四)

虽然说服沙父花了点时间,沙华还是如愿登上了去韩国的飞机,她会在韩国停留几天,再转机到英国。

在英国陪伴姥爷、姥姥的日子很轻松、很舒服,很快就到了开学的日子,沙华提前三天回了家,不想家里却多了两个男生,一个是她姑姑家的表弟沙卫红。

沙父沙母结婚生孩子的时候正是计划生育抓的最紧的时候,两人根本就没想过要第二个孩子,只沙父是从农村一步步走出来的,到底还有些儿子情结,有一次见姐姐家的小儿子实在可爱,忍不住提议给自己做个干儿子,沙卫红妈妈自然巴不得一声,沙卫红就这么成了沙父的干儿子,正正经经的改作了沙姓。

沙父办这事时,沙母并不知道,知道后很是生了一番闲气,沙父这才意识到自己没当做回事的事在妻子眼里那是有关原则的大事,干儿子的事就没了下文,也就平时多看顾两个外甥一些,不想现在竟接到了家里读书,也不知沙父是怎么说服沙母的。

另一个则是沙父手下的兵叫做程方力,据闻是特种兵出身,沙父手下第一得意的人,体能、搏击、射击样样拔尖,关键还年轻,才二十岁,沙华平时在家没少听沙父念叨程方力。

沙父早就有心提拔程方力,也说过程方力要是再多读点书就好了,只是却选了这样一个时机让程方力回到学校接受教育,还直接让程方力住到了自己家,其用意就值得揣摩了。

沙华回家时就是程方力和沙卫红去机场接的她,到家后沙母因为部队里的活动还没回来,沙父倒是在家,上下打量了一番她才开口问她姥爷和姥姥的情况。

沙华仔细回答了,沙父这才开口道,“你表弟今年刚考的高中,你姑的意思是老家的教育跟不上,我索性就接了过来,正好和你一个学校,两个人也有个照应,程方力以前是家里没条件,现在部队正好有名额,我怕他跟不上,跟你和卫华一起学,他要有不会的,你们都帮着点,不准欺负他老实”。

沙华点头应下,想想又道,“爸,楚封说为给我赔罪,决定留一级,陪我一起读高一”。

沙父哼了一声,沙华笑了笑,既然沙父知道了,想必楚封信誓旦旦的说要跟她一个班是不可能的了,强龙不压地头蛇,楚家在京城再怎么着,手也伸不到这大西北来。

果然开学后,沙华就发现自己和沙卫红、程方力都在三班,楚封却被分到了楼下的七班。

原主坐不住,又不算特别聪明,成绩一直在中等晃荡,能读这所全市最好的高中全靠自己老爸,沙卫红和程方力跟她情况差不多,估计班主任接到他们三个学生死的心都有了。

沙华拜托沙父跟班主任说了,坐在教室最里面的角落,靠着窗户,一个人霸占了整张桌子,因为个头原因,班主任又恩准她带了私人订制的,比其他同学都要高的桌椅,这样前面比她个头高的男生就不会挡她的视线了。

沙华将自己的桌椅往后拉了拉,离前面座位最少一米远,这样一来她就跟班上所有同学隔绝开来,一个人独霸了教室后面所有的地盘。

沙华对自己VIP座位很满意,抬头看了看,竟然发现隔着过道右边是程方力,而沙卫红则坐在她前面,不由失笑,可怜天下父母心,沙父沙母为了这个宝贝女儿也是拼了。

沙华对自己第二次的生命很珍惜,也很愿意重温一次高中生活,这三年她什么都不打算做,就安安心心读书,如果有处得来的同学,交几个朋友也无妨,没有,她也不会强求。

开学第一天的上午就在排座位,发新书,班主任交代注意事项中过去了,一放学楚封就到了三班门口等着,三班的班主任是出了名的要求严格,话自然也就多了点,楚封见一时半会下不了课,懒懒靠在走廊栏杆上看着如一个人坐在孤岛中的沙华。

她坐的很端正,脊背笔直,专注的看着喋喋不休的老师,从他的角度只能看到她弧度美好的侧脸和眼角细碎的浮光,楚封突然觉得自己以前真是没眼光,竟会认为沙华难看,光看沙父沙母,沙华长大了也绝对难看不了。

楚封默默反省自己的眼光时,三班放学了,沙华慢吞吞的收拾着东西,沙卫红早就饿了,一叠声的催着她,她慢条斯理道,“你急就先走,不就去食堂吃个饭,你还非得跟着姐姐一起不成?”

沙卫红骂一句不识好人心先走了,沙华又开口道,“程方力,你要是饿了,就先走,我一个人丢不了”。

“我走了,你也不是一个人”。

沙华笑了笑,“我爸让你跟着我?”

程方力身高一米八五,肩宽腿长腰细,简单的T恤牛仔下肌肉紧实有力,和沙父相差无几的黑皮肤板寸头,五官却没有沙父俊朗,看起来比沙父多了几分匪气,只这匪气经过严苛的训练和军队的洗礼,又被军人独有的正气凛然冲淡了几分,形成了他独特的气质。

用一个成熟女人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男人,但高中的少女们却欣赏不了这种颇具野性的男人魅力,见到他都有些害怕,只一个上午的时间,沙华就看到不少女生宁愿绕路也不愿从他身边经过。

程方力坦诚点头,沙华轻嗤一声,“这不会是你得到读书机会的交换条件吧?”

“你要这么想也行”。

沙华叹道,“这么说,你可不得多亏了我?”

“你要这么想也行”。

沙华撇撇嘴,程方力已经二十岁了,看她估计就跟看不懂得惜福的二愣子官二代一般,看这模样应是懒得和她多话了,她也懒得理他。

这时候班上同学已经走的差不多了,楚封走了进来,问道,“磨蹭什么了?再慢一点可就要吃剩菜剩饭了”。

“现在人多,太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