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入关否(上)

在项羽所部逐步接祈函谷关的同时,武关外的沛公刘邦终于坐不住了。

当初在彭城时,张良与他谋划,献计西进关中。目的主要是为了攻城掠地,扩大地盘,增加兵员,壮大实力。谁知刘沛公的提议,让年轻的,想要发展培植自身势力的楚怀王看到机会,并加以利用。

才有了那日彭城朝议上,楚怀王熊心当众宣布,先入关中咸阳者王之的约定。

刘邦被楚怀王坑了,不过也送给他一个机会,能不能把我就全在他自己了。

关中八百里秦川,土地平坦肥沃,又有泾渭等河流滋润浇灌。秦王政在位时,又有韩国水工郑国修筑郑国渠,联通泾水和洛水,修筑大渠灌溉万顷良田。

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古代社会里,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水源无疑就是财富的象征,故而关中之地是绝对意义上的天府之国。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帝赢政更是迁天下富户居于关中,一个富人居住的地方,财帛钱物会少吗?因为在秦汉交替时期,关中无疑是财富的代名词。

关中北有高原,南有巍峨秦岭,东部又有崤函之固,可谓四塞防守之地。可谓易守难攻的绝佳所在,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秦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向东攻击六国容易,六国西进攻击秦国则是难上加难。秦国凭借这种优势,加上关中、巴蜀两地产出的充足粮食钱财,以此为基础不断蚕食东方六国土地,先后建立东方三郡,继而扫六合一统天下。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和先例,以至于后来有了得关中者得天下的说法。然而此刻刘邦就在武关之外,隔着一座山便是富饶的关中之地,只要出兵便能唾手可得。

关中王的位置于此时的刘邦而言,可谓轻而易举。即便如此,条件如此得天独厚,沛公刘邦还是踌躇不已,不敢轻易前进。

楚怀王当众定下关中王之约的时候,便已经注定了此事不会简单。

当时楚国大军主要北上救援赵国巨鹿,楚国军方一二号人物宋义和项羽都在那路军中。楚怀王熊心唯独派出自己一路人马向西袭取关中,似乎是一份大礼,实际上却是将一块烫手山芋送到自己手上。

关中的富足与独特地理位置,还有关中是秦王朝的发祥地,代表了非同一般的政治象征意义。正因如此,关中王成为人人眼热的爵位。

利益和成本大多数时候是成正比的,所以想要坐稳关中王的位置,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

在一个烽火硝烟,群雄逐鹿的时代里,军事实力无疑是最重要的。

很可惜刘沛公在这方面并非偻佼者,虽说他后面机遇不断,发展壮大极为迅速。奈何他先天不足,只是沛县一个泗水亭长,没有宋义故楚令尹,先王重臣的资历。没有项粱、项羽叔侄,名将后裔的出身与名望。

虽说已经有了实属难得的成就,但终究有所不及,实力差的太远。这种先天的不足,让他没有与宋义和项羽争夺的实力。即便有了得到关中王的机会,也不敢轻易获取。

在彭城时,张良临走的那一晚,有和他分析过此事。关中王虽说是令人艳羡的爵位,但想要当上再坐稳,是有巨大的风险的。

那边是来自宋义和项羽的巨大压力,宋义与项羽悲伤巨鹿救援赵国,只要得胜必然是不是奇功,实力和地位也将空前提高,绝对不是自己一个小小沛公可以争锋的。

所以张良千,丁咛万嘱咐,绝对不能冲动,关中再好,关中王再好,性命才是最重要的。万不可本末倒置,为了镜中hua,水中月的荣耀反误了卿卿性命。

张良给的建议是让他随时关注巨鹿战况,根据宋义和项羽的动向随机应变。当时宋义和项羽北上安阳时,他便在彭城西北一带晃悠,清扫秦军残余势力,收编魏国和陈胜旧部的军队。

宋义在安阳停滞不前,延误了四十六日,他刘邦也就在彭城一带晃悠了月余。等到项羽杀了宋义,率军北上巨鹿,破釜沉舟与秦军大战的同时。刘邦也动身西进了。

一路前行到了昌邑,他立即投入战斗,全力以赴。不想城池久攻不下,即便是与一位来自巨野泽的盗匪出身的义军小头目,率领的近千人一道攻城,也未能取得成功。好在有郦食其献计,才烽火路转,柳暗hua明。

对于那个叫彭越的小头目,刘邦很是欣赏,认为是个悍勇的骁将,为人也机警睿智。若是能收归帐下,也算是如虎添翼。令人失望的是却未能轻动彭越,被婉言谢绝了。反倒是一位来自魏国的客人,轻而易举地请动了。刘邦还好奇,到底是何许人也竟然比自己的面子还大?

刘沛公并不知晓,只得失望离开。他不知彭越在未来的日子里与自己还有会交集,本来还会追随自己麾下,还会死在自己的手中这是本来的历史,然而现在这个世界多了个尹将军,结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之后刘沛公率军一路西进,在温县遇到许县令开城投降,还得到他家神奇幼女许负的赞扬。其长子还率领一千人主动加入,投奔他留下,刘邦别提有多高兴了。

遗憾的是高兴并没有持续多久,在洛阳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久攻不克。要知道洛阳正对的是函谷关,也就是说入秦的主要通道被堵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