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经此一役,真煌城的经济几乎瘫痪,在六月将至的气温下,过多的死亡带来了难以抵御的瘟疫和疾病,太多的商户和民居在大火中化为灰烬,大批的难民无处安置,伤兵躺在街头。连绵的阴雨天气给真煌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很多来不及抬出城的尸体倒在污水中,浸泡发白发臭,变成一堆聚满苍蝇和臭虫的腐肉。

因为燕洵出城前,一把火烧掉了帝国粮仓,而大多数粮食商户也在动乱当晚被人洗劫,是以一时间,真煌甚至筹措不出赈灾的粮食。不到半月,大量的难民死在饥饿之中,生死存亡的关头,向来温顺的帝都百姓展露出他们野蛮的一面,抢劫时有发生,这些被逼到绝境的良民甚至敢打劫小股的武装军队。

短短两天之内,就有三十多支派出去维护秩序的帝国小分队消失得无影无踪,过了一天之后,人们才会在路边的水沟里发现这些人的一些随身物品。比如军装、匕首、刺刀、靴子、肩章,或者还有一些更私密的东西,比如贴身的内衣、珍藏着的荷包、断了的手脚、抠出来的眼珠,还有森森的白骨……

帝都的秩序,霎时间荡然无存。

半月之后,疯狂的难民们冲出真煌,向着四面八方逃难而去。然而赵氏家族,却对眼前的状况毫无回天之力。

赵正德站在一片废墟的盛金宫城楼上,无奈地苦笑,随即带着最后一批武装势力,在宋缺参将的保护下,车马滚滚,离开了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

大夏建国三百年,这座古老的城市曾经抵挡了无数异族的刀锋。

六三三年的帝都守卫战,大夏的白威皇帝曾以八千铁骑对抗二十万犬戎狼兵,死守帝都一月,终于等来了诸侯世家们的援兵,创造了弹尽粮绝誓死不退的神话。

六八四年,帝国东部大族卧龙氏背叛帝国,打开白水关,放唐、宋联军进入国境。敌军一路冲杀,曾杀至距离真煌城不到三十里的三里坡。当时大夏皇帝正在东南出游,国中只有八岁的太子赵崇明和皇后穆合九歌。当时,满朝文武力劝国储退避,然而二十七岁的穆合九歌带着八岁的儿子站在城头,三日不下,一直到帝国的旗帜飘上三里坡,将敌军打倒。

七四一年的赤潮之乱,帝都的城门甚至被叛军敲碎,赵氏皇族们,也没有丝毫退步!

七三五年……七六一年……七六九年……

顽强地挺立了这么多年的真煌帝都,骄傲地站在世界最高高原上三百年不动分毫的赵氏皇族,却终于在六月初九的早上,离开了这座他们坚守了三百年的帝国心脏,黯然地退往位于东北方的圣城云都。

虽然后世的史官们对这一仗诟病诸多,但是不得不承认,铸成这一伟业的,是燕北新一任的王者,在帝都为质八年的燕洵世子。他以区区一人之力,借助大同行会的五千武士,一手完成了犬戎人三十万大军、唐宋联军五十八万将士、叛军倾族之力都没有完成的奇迹伟业!

燕洵之名,就此传遍大江南北,整个西蒙大地为之瑟瑟。燕北的狮子,终于醒过来了,属于燕北的时代,再一次在乱世的战火中,轰轰烈烈地开始。

灰蒙蒙的早晨,真煌城楼上吹响了一声号角,太阳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天边雾气蒙蒙,好像又要下雨。十多个身穿青色铠甲的战士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百草摇曳的大地,空荡荡的驿道上,没有一个人影。年迈的士兵低叹了一声,放下号角,转身向后走去。

“还没人来吗?”

一个低沉的声音缓缓响起,老兵吃了一惊,抬起头来。只见眼前的男人二十多岁的年纪,相貌英俊,很是年轻,披着黑色的披风,遮住了里面的军装,看不出是什么身份。但是老兵还是能一眼看出,这是个贵族的将军,不是自己这样的普通士兵能够比拟的。

“回将军的话,还没人来。”

年轻男人默默地点了点头,似乎早就已经料到了。他看着老兵佝偻的身体,将近五十岁的身子已经撑不起那身军装了,肩上的双月单纹图案显得有些破旧。青年微微皱眉,问道:“十九师不是都跟着皇上去云都了吗?你为什么没去?”

“将军,小的太老了,走不了那么远的路,活命的机会,就留给年轻人吧。”老兵低沉地叹了一声,“我十四岁开始当兵,从马夫开始,一直到守城门,已经守着帝都三十多年了,不能因为这里被人攻打了,这里的百姓都逃跑了,我就也跟着走啊。只要城门还没倒,我就得在这儿待着。”